IT教育在贫困县农村中小学的建设与施教方略
作者:饶海洲
当今,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IT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在我国IT教育方面也早已启动,但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在信息闭塞的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IT教育势在必行,应紧急启动。如若不然,将信息闭塞的贫困地区更闭塞,更贫困。
我县属贫困山区中的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校就有300余所,在校中小学学生就达10余万人,他们将会陆续进入社会,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并更加地为我县经济建设出力。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的多少,关系到我县人民的素质,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在县财政入不敷出的条件下如何建设更多的IT教育基地,同时,更多地研究如何因才施教,达到IT教育的应有效果。
一、IT教育在贫困县农村中小学的建设
(一)、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IT教育的认识
中小学IT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①。由于我县只是在部分中学能开设IT课,小学的IT教育几乎没有开展,所以IT课只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然而,目前社会上评价学校主要看的是升学率。因此,IT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学生而言,他们想学,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学习而不得不放弃。从部分家长和教师看,把IT课称为微机课,在认识上产生误区,以为只是教学生打打字,反正不是必修课,也不是中考科目。还有少数学生家长认为,IT课就是让学生玩玩游戏,对学生学习这门课加以阻拦。但是,随着IT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IT课将被纳入考试中。所以,农村中小学如何开设IT课,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首先是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 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②。以前,我们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知识的拥有量是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主要标志,但知识量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知识。在信息社会,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博闻强记已经不很重要,相反,怎样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其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
的被动地位, 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③。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
转变教育观念不能是口号,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学校联入Internet,学校里的每台电脑上随时都可以上网或调用、检索和下载相关的资料,为广大师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要求教师不仅要树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理想,而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利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学校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随时开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已学科所需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已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自已的教学服务,让师生从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转变对IT教育的认识。
(二)、利用多种资源,解决资金缺乏难题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IT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易容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我县学校建设来看,解决危房问题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即使有点钱也大多花在盖教学大楼和教职工宿舍这些基础的设施上去,解决近几年的学生入学高峰问题,而花在IT教育设施上的资金却很少。我县小学几乎没有微机室,中学虽有但规模很小,上课时也是两个或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这样,IT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已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而计算机又是IT教育的最基本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在农村开展IT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资金缺乏,是影响实现农村IT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应从利用闲置资源,共享优秀资源,联合社会力量等很多方面,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
1.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但是,为了提高将要进入社会并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劳力素质,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可以重点解决装备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利用学校有限的资金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发展IT教育,如利用闲置资源组建一间多媒体教室。大家都知道,要建一间真正的多媒体教室得花十几万元,其中的投影仪就需几万元,这对于经济较差的农村中小学校来说是不敢想的。我们就从资金不足的实际出发,利用早年给各校配置的VCD机、功放机和音箱等设备,再让学校花几百元买一块带AV(或有S端子)输出端口的显卡,加上一台大屏幕彩电,将这些设施配置到普通教室中,就成了一间多媒体教室。算上电脑,整套设备全部配置来还不到一万元。我们采取自己买网线、交换机(或集线器),自己布线,几千元钱就建成了我们学校的校园小型局域网,并从教师中选择经
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对其进行维护,这样就节约了许多资金。
2.共享优秀资源
在资金不足的条件下解决计算机硬件建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各比邻学校共享优秀资源。如学校投影室,可以多家有偿学校共享;学校中学电脑机房,可以有偿提供给小学使用;一个优秀的IT老师,可以在多个学校上课指导等。通过这些灵活的形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个别学校无优秀IT资源或无微机房的问题,保证了无IT教育条件的学校也能有效地开展IT教育。
3.联合社会力量
目前,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为我县中小学学生的IT教育提供了又一场所,越来越多的学生均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参加社会各类IT技术的培训。实际上,学校通过与附近的电脑培训机构联系,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联合对在校学生进行IT教育。这样一可以利用他们的IT教育硬件资源,又可以利用他们的IT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实现农村IT教育的保障。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过剩④而IT教育人才缺乏的现状,切合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培训教师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入手。为此,我们绝不放过省、州、市任何一个IT培训的机会,让微机教师参加学习,回来后,要求对学校未参培的教师进行培训,让每位教师都可以辅导学生,使我县的IT教育成树状发展。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阶段性培训后的检评措施,使教师真正地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通过培训学习给教师创造一种学习IT的氛围和紧迫感,增强意识,然后自觉地能动地研究IT,掌握IT教育手段,最终达到IT同自身学科相结合的目的,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学科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推进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IT素质的高低,是农村中小学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如何提高教师IT素质?我们是利用全镇IT教师配合相应的学科,进行多媒体实验教学与常规教学进行比较,让很多教师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过时了,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同时,制定了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老师一学期要自己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1~2节课,并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IT与所教学科课程渗透,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
二、IT教育在贫困县农村中小学的施教方略
贫困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先进技术少,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针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从黑板、粉笔、书本、标本、挂图、模型、表格
等传统教学手段而转入幻灯机、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电脑教学⑤,让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我就从“趣”“玩”“练”“赛”“帮”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尝试与体会。
(一)、培养兴趣,以“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中小学IT教学应从兴趣入手,中小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弱。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在上他们认为比较难学的课时,会感到非常紧张,况且许多IT教育中的概念连成人尚难以理解,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很小就感到学习的压力。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一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无异于对牛弹琴,往往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他们对IT教育中产生畏惧、反感的心理。倒不如由“趣”入手,利用他们对各种事物均有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可塑性强的特点,让他们在娱乐、游戏、学习中接触电脑,逐渐使其产生好感,发生兴趣,让他们觉得电脑确实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帮手、好老师,自己喜欢与电脑打交道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电脑的关键,兴趣决定了中小学电脑教学的效果好坏,中小学电脑教学中应始终抓住一个“趣”字,在“趣”字上做文章,随时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它至始至终贯穿于学生IT教育中的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IT、使用电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上第一节IT课时,先不急着介绍电脑知识,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听电脑演奏的音乐,电脑播放的电影、动画,向他们介绍各种有趣的电脑游戏,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自由地玩各种各样的学习、娱乐游戏,接着播放相应教学光盘。利用了教学光盘中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计算机彩色图片和生动活泼的卡通动画,详细又完整地介绍了电脑的用途,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电脑的巨大作用,激起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欲望。
(二)、讲究实用,以“玩”促学
计算机说到底是一种工具,要鼓励学生把这种工具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学以致用”是学生进行成功体验的最好方式。许多学过电脑的人都曾感慨地说:“电脑是‘玩’会的”。学电脑的目的是为了用电脑,因此,中小学电脑教学不宜对中小学生空谈枯燥的理论或他们难以掌握的命令,而是应从“玩”字上下功夫,选好切入点,让他们在“玩”中接触电脑、感知电脑,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游戏是中小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渠道,电脑教学正可利用这个优势,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我不在讲解一些概念上花很多时间,而是利用电脑中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
鼠标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运行游戏软件练习“纸牌”游戏,一听玩扑克,学生们兴致盎然,个个跃
跃欲试,学生在乐此不疲地玩“纸牌”游戏的过程中,“指向”、“单击”、“双击”、“拖动”这些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起来就简单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三)、注重巧练,以“练”促学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练习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许多电脑IT知识是在反复、大量的使用中才能熟悉、体会、掌握的,因此,会用之后,还要多加练习。但这里讲的“练”,并不是简单、机械、重复的练习,而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应是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电脑积极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领悟一些深刻的道理。“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扶”、“放”结合,独立操作。布鲁纳提出:我们教某人学习一门学科,决不是要将结果记在心中,而是帮助他参加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去。IT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联系,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教学生学IT,培养的是其驾驭电脑的能力,而不应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操作,应该让学生在学习IT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IT知识的方法。教师在“练”的过程中应充当一种“牧羊人”的角色,即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己独立使用电脑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如此,可让学生摆脱依赖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关键的是可让他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实在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或有疑惑,教师再给予必要的、关键性的指点。
二是严格把关,控制“质”、“量”。设计课堂练习时既要体现灵活有趣,又要注重应用,以使课堂教学更富个性化、活动化、探索化的色彩。练习的质和量应事先周密计划好,练习的题目应当选择趣味性、知识性、探索性较强的题材,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在课前设计多组练习,每组练习各有侧重,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有选择地提供练习题。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可以多练,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就可以少练,对那些特殊学生教师也可以提供特殊练习,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训练效果。
三是注重基础,加强训练。我们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重视上机操作,让学生既学习理论又多动手操作。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上机操作时学生兴趣的激发,将直接影响练习的效果。如在打字练习时,让学生输入自己写的一段话,比输入书本上的一段话兴趣更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练习时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实际应用汉字输入法及灵活处理实践中的细节问题。使学生在乐学、趣学中将书本理论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操作技能。
(四)、创设情境,以“赛”促学
中小学孩子们有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的一面⑧,针对这一点,我尽量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情境,让他们互相竞争,争取超越别人,从而激发起他们使用、掌握电脑IT技术的兴趣。
在教学指法练习时,采用人和计算机在一个体育场竞赛跨栏的形式,学生有时会看着代表计算
机的小人遥遥领先,而代表自己这方则技不如人(因为与速度、对错有关),时常摔倒。但只要有正确的指法,又能顽强不屈地站起来继续前进,以此磨练自己的意志,最终代表学生的小人可以以胜利的姿态跑在代表计算机的小人前方。学生在学习当中,觉得不是在练习指法,而是在和自己的思维、操作和体能进行一种竞赛,从而促进了学生指法水平的提高。
(五)、团结互助,以“帮”促学
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连接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能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下学得更好。学生在接受、理解一种新事物中总存在个体的差异⑨,新的知识、概念,有些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而有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耐心启发和引导,那就需要“一对一”的指导。以二个学生、一台机器为一组的“二人一机”,充分发挥“小老师”的骨干作用,使教师能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时出一道较难的题,让学生们思考、自由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它,这样学生们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相互协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诚然,在农村中小学IT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而农村IT教育的开展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正如原教育部部长说的:“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IT教育的重要性,并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加快在中小学普及IT教育的步伐。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足、行动不快、措施不力。那将拖国民经济的后腿,就要负历史的责任⑩。”所以,在我们贫困地区的农村,尽管由于资金等很多条件的制约,全面开展IT教育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IT教育综合素质,并在各IT教育环节中讲究一定的施教方略,我县的IT教育一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章慧敏,《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1.9总第176期。
②游清泉,《远程教育网络大发展,民办高校怎么办?》,中国教育报,2001.8.14第4版。
③王静,《论“两课”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④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编著,《2003年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77页-78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分析”。
⑤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283页。
⑥胡胜友,《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31日第8版。
⑦李红雨,《我对主体性教学的理解》,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文集,2003年5月10日第一集。
⑧闫淑玉,《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创造和谐师幼关系》,北京早期教育网,2004第一期。
⑨许洁英,《个体差异研究及其教学意义》,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6。
⑩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每日文萃,2001第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