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IT教育的
开展方略
作者:饶海洲
内容摘要:
民办中职学生将会陆续进入社会,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并更多地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出力。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的多少,关系到贫困地区人民的素质,发达地区资金雄厚,都很好地解决了IT的硬件建设并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那么,贫困地区的民办中职学校如何在受资金制约的条件下建设符合教育要求的IT教育基地,如何因才施教,达到IT教育的应有效果?
在我们贫困地区的农村,尽管由于资金等很多条件的制约,全面开展IT教育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IT教育综合素质,并在各IT教育环节中讲究一定的施教方略,IT教育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贫困地区 中等 职业学校 IT 教育
正文:
当今,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IT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我国在IT教育方面也早已启动,但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在信息闭塞的贫困地区农村民办中职学校普及IT教育势在必行,且应紧急启动。否则信息闭塞的贫困地区将更闭塞,更贫困。
民办中职学生将会陆续进入社会,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并更多地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出力。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的多少,关系到贫困地区人民的素质,发达地区资金雄厚,都很好地解决了IT的硬件建设并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那么,贫困地区的民办中职学校如何在受资金制约的条件下建设符合教育要求的IT教育基地,如何因才施教,达到IT教育的应有效果?
一、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中职IT教育的认识
民办中职学校IT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①。目前,我县只有部分民办中职学校开设了IT课,部分职校的IT课只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还有少数学生家长认为,IT课就是让学生玩玩游戏,上上网,对学生学习这门课加以阻拦。民办中职学校要开展好IT教育,并保证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解决认识问题。
1、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②。以前,我们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知识的拥有量是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主要标志,但知识量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知识。在信息社会,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博闻强记已经不很重要,相反,怎样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2、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电脑将使各种知识的教学更灵活。固然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对于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等方式都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③。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而得到的。我们将通过电脑网络、投影、课件、光盘等掌握各科知识,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教与学的关系将存在多种形式,学习效果将更好。
3、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贫困地区的民办中职学校的IT建设。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超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IT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当今社会中,不懂IT知识,意味着被淘汰,以前的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民办中职学校的IT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二、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多种资源,加强贫困地区IT教育的硬件建设
我县属边远山区中的贫困县,几所民办职中的机房小而陈旧,上课时是两个或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已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由此可见,资金缺乏,是影响实现贫困地区的IT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应从利用闲置资源、共享优质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培训机构等很多方面,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
1.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为了提高将要进入社会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劳力素质,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可以重点解决一些设备中的突出问题,利用学校有限的资金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发展IT教育。如利用淘汰电脑组成无盘终端或无盘网络。以前的386到586电脑,早已成为淘汰品,不能使用现在的占用资源很大的操作系统,但可以花一万多元买一台终端服务器,将386到586电脑联成局域网,变废为宝,同样可以用最新的软件上机学习。也可以将之组建成启明星无盘或明智无盘,这样,花委少的钱就解决了电脑机房问题。如利用闲置资源组建一间多媒体教室。利用早年给各校配置的VCD机、功放机和音箱等设备,再让学校花几百元买一块带AV(或有S端子)输出端口的显卡,加上一台大屏幕彩电,将这些设施配置到普通教室中,就成了一间多媒体教室。以上两项,算上其它周边设备,全部配置花费还不到二至三万元,就解决了需至少花几十万元才能解决的问题。
2.共享优秀资源
在资金不足的条件下解决计算机硬件建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各比邻学校共享优秀资源。如学校投影室、电脑房可以多家有偿共享;一个优秀的IT老师,可以在多个学校上课指导等。通过这些灵活的形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个别学校无优秀IT资源或无微机房的问题,保证无IT教育条件的学校也能有效地开展IT教育。
3.联合社会力量培训机构
目前,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的兴起,为IT教育提供了又一场所,越来越多的学生均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参加社会各类IT技术的培训。实际上,学校通过与附近的电脑培训机构联系,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联合对在校学生进行IT教育。这样一可以利用他们的IT教育硬件资源,又可以利用他们的IT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实现IT教育的保障。针对民办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过剩④而IT教育人才缺乏的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培训教师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入手。为此,我们绝不放过省、市、县任何一个IT培训的机会,让微机教师参加学习,回来后,要求对学校未参训的教师进行培训,让每位教师都可以辅导学生,使IT教育力量成树状发展。同时,制定了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老师一学期要自己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1-2节课,并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IT与所教学科课程渗透,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
四、IT教育在贫困县民办中职学校中的施教方略
贫困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先进技术少,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针对农村民办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从黑板、粉笔、书本、标本、挂图、模型、表格等传统教学手段而转入幻灯机、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电脑教学⑤,让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从“趣”““练”“帮”“考”“果”这五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尝试与体会。
(一)、培养兴趣,以“趣”促学
现在的民办中职学校学生年龄普遍较小,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较弱。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在上他们认为比较难学的课时,会感到非常紧张,对许多IT教育中的概念难以理解,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很小就感到学习的压力,使他们对IT教育产生畏惧、反感的心理。倒不如由“趣”入手,利用他们对各种事物均有好奇心,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可塑性强的特点,让他们在娱乐、游戏中接触电脑,逐渐使其产生好感,发生兴趣,让他们觉得电脑确实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帮手、好老师⑥。随时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兴趣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IT教育中的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IT、使用电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给学生上第一节C语言课时,先演示一段老师自己编的有趣的源程序,让学生知道:电脑程序原来人人都是能编写的。由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也可以编写编程吗?老师应由此切入,告诉学生:我们这本教材的学习目的,就是编写程序,许多优秀的办公、游戏等程序都是由程序员编写的,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人人都是编程高手。上第一堂电脑应用课,先不着急介绍电脑知识,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听电脑演奏的音乐,电脑播放的电影、动画,向他们介绍各种有趣的电脑游戏,打印一份文稿或一张彩色照片等等,将电脑的所有应用尽可能地展示出来,激起学生学习IT知识的强烈欲望后,接着播放相应教学光盘进入正题。
(二)、加强练习,“玩”“练”结合
许多电脑IT知识是在反复、大量的使用中才能熟悉、体会、掌握的,因此,会用之后,还要多加练习。布鲁纳提出:我们教某人学习一门学科,决不是要将结果记在心中,而是帮助他参加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去。IT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联系,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在“练”的过程中应充当“牧羊人”的角色,即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己独立使用电脑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让学生摆脱依赖性,增强自信心。
设计课堂练习时既要体现灵活有趣,又要注重应用,以使课堂教学更富个性化、活动化、探索化的色彩。练习的质和量应事先周密计划好,练习的题目应当选择趣味性、知识性、探索性较强的题材,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有选择地提供练习题,对那些特殊学生教师也可以提供特殊练习,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训练效果。
计算机说到底是一种工具,要鼓励学生把这种工具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学以致用”是学生进行成功体验的最好方式。许多学过电脑的人都曾感慨地说:“电脑是‘玩’会的”。学电脑的目的是为了用电脑,因此,电脑教学不宜对学生空谈枯燥的理论或他们难以掌握的命令,而是应从“玩”字上下功夫,选好切入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乐学、趣学中将书本理论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操作技能。
(三)、以老带新,互“帮”互学
学生在接受、理解一种新事物中总存在个体的差异⑧,新的知识、概念,有些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而有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耐心启发和引导,“以老生带新生”的机房辅导练习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是可以用“校内实习”来锻炼老生,让他们有当小老师的优越感与成功感,他们会尽情地在新生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二是新老生容易接近,新生提问的积极性高,学习的气氛要浓;三是相互学习,有时出一道较难的题,让学生们思考、自由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它,这样学生们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相互协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进了新老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无纸考试,以“考”代学
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和喜欢表现自己的一面⑨。针对这一点,我们尽量争取在机房中安装考试软件,配以大容量题库,试卷由电脑随机抽题组成,电脑自动评分,并告诉学生:我们期中与期末就从中随机抽题考试。这样学生在掌握当堂课知识的多余时间,会自发地进行“考试”,看看自己的得分,互相竞争,从而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在考试中学习知识,在考试中掌握知识。如果都能将大容量题库中的题目做下来,不能不说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
(五)、巩固实习成果,以“果”促能
针对大多数学校学生毕业后,还不能真正上岗,还需一定时期的实习过程的问题,学校要对IT课的教学进行课改,即模拟单位上班的真实场景,老师找素材,学生出作品。如电脑制图CAD课,任课教师就找来了某单位真正的建筑图纸,让学生上机完成绘图设计操作,这样减少了学生毕业实习的环节。另外,学生除上课上机以外,学生还必须做出上机实践的作品,张贴出来进行展出,供学生评论,提高学生上机操作能落到实处的积极性,巩固实习成果,使学生达到实际岗位工作的能力。
诚然,在民办中职学校IT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而农村IT教育的开展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正如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说的:“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民办中职学校普及IT教育的重要性,并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加快在民办中职学校普及IT教育的步伐。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足、行动不快、措施不力。那将拖国民经济的后腿,就要负历史的责任⑩。”所以,在我们贫困地区的农村,尽管由于资金等很多条件的制约,全面开展IT教育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IT教育综合素质,并在各IT教育环节中讲究一定的施教方略,IT教育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章慧敏,《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01.9总第176期。
②游清泉,《远程教育网络大发展,民办高校怎么办?》,中国教育报,2001.8.14第4版。
③王静,《论“两课”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④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编著,《2003年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77页-78页 “农村民办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分析”。
⑤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283页。
⑥胡胜友,《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31日第8版。
⑦李红雨,《我对主体性教学的理解》,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文集,2003年5月10日第一集。
⑧闫淑玉,《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创造和谐师幼关系》,北京早期教育网,2004第一期。
⑨许洁英,《个体差异研究及其教学意义》,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6。
⑩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民办中职学校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每日文萃,2001第一期。
2006-12-4
|